龍山石窟的3號窟,一條寬約20釐米的裂縫從卧像腹部穿過。“你看這個裂縫,再不修補,造像就傾斜了。”孫博一邊用軟尺測量著石壁裂縫的寬度,一邊說。他是中鐵西北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名文物保護工程師。6月底,《太原龍山石窟保護工程地質勘察及設計方案》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准,具有千年曆史的龍山石窟即將啟動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修複工程。昨日,我們與孫博工程師,還有龍山文管所所長董晉生,實地踏勘龍山石窟。他們說,這是一臺複雜的“手術”。龍山石窟“生病了”龍山石窟共鑿有9個洞窟,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純道教石窟,開創於唐代,興盛於元代,是蒙元時期太原地區全真教活動的重要場所,199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龍山石窟石刻內容為道教諸神和立門列祖,截至目前,龍山石窟的考古發現,尚屬海內孤例。石窟共有造像65尊,浮雕雲龍9條,以及大量的仙鶴飛天、雙鳳藻井等圖案。龍山石窟現存的造像以及大量的文字資料,從多個角度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、經濟、宗教、文化等多個領域的發展變化,對中國石窟藝術風格變化和發展,提供了珍貴的實物史料,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、藝術、科學價值,是中國石窟藝術的代表作之一。“龍山石窟存在岩體開裂、生物侵蝕等病害,一旦遇到地震或暴雨等自然災害,石窟可能發生坍塌,後果不堪設想。”孫博抬頭指著開裂處說。本次保護工程方案由中鐵西北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完成,這個公司是我國現有的4家石質文物保護資質單位之一,孫博曾參與雲岡石窟等文保工程,經驗豐富。“保護工程將於明年6月完工,總投資約1000萬元,這是龍山石窟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保護工程。”董晉生說。給裂縫做個“手術”“龍山石窟雕刻的岩石主要為砂岩,大同雲岡石窟也是在砂岩上雕刻,保護方法可以相互借鑒。”孫博說,砂岩與花崗岩、石灰岩相比,更容易受到雨水和風塵的侵蝕。龍山石窟的3號窟坐北朝南,窟內保存有一尊卧像,頭東足西,長1.8米,卧像是道人修煉仙丹時涅槃的模擬像。這是龍山石窟中唯一一尊卧像,極為珍貴。由於雨水侵蝕、地質變化等原因,一條寬約20釐米的裂縫從岩石頂部向下延伸至3號窟,裂縫從卧像腹部穿過,造像受到嚴重損壞。工作人員已經用高科技儀器對裂縫進行了勘測,這條裂縫最寬處約40釐米,從上至下長約10米,一直延伸至岩石底部。孫博用手電照向裂縫說,“如果不採取措施,這條裂縫還會繼續加大。”龍山石窟共有類似裂縫10條。孫博告訴我們,他們曾計劃用鋼錨對裂縫進行加固,但這樣做有可能對文物產生衍生傷害,而且影響文物外觀。“最終,我們選用在裂縫中灌註無機聚合物的方法進行加固。”文物專家先清理岩石裂縫內部以及周圍的植物,經過除塵後,註入無機聚合物。“無機聚合物的作用相當於膠水,可以牢固地粘連裂縫兩側的岩石。”孫博解釋。灌註無機聚合物是目前最新的高科技文物保護手段,已獲得國家專利,此前在雲岡石窟的修複保護中,灌註無機聚合物被大量應用於修複岩石裂縫。董晉生打著比方說,這就像是給石窟做了一個外科手術,把石窟的岩石重新“縫合”到一起。為燃燈塔撐一把“傘”沿著龍山石窟東側的小路,向東北方向步行約30分鐘,就來到了北齊童子寺遺址。遺址的空地上,聳立著童子寺僅存的建築物——燃燈石塔。董晉生介紹,燃燈石塔是全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質燈塔,距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。石塔高5米,分塔座、塔身、塔燈、塔頂四部分。走近石塔,塔身上的兩尊立佛浮雕清晰可見,立佛姿態優美,衣紋流暢,造型朴實,北齊風格濃郁。2012年,文物專家對燃燈石塔進行修複,併在石塔外搭建了一個彩鋼防雨棚,現在,防雨棚已經銹跡斑斑。董晉生說,燃燈石塔屬於珍貴的石質不可移動文物,雨水不斷侵蝕和陽光照射,熱脹冷縮對石塔極為不利。在本次保護工程中,文物專家會為燃燈石塔設計了一個保護亭。“這個保護亭不僅要為燃燈塔遮風避雨,還要兼顧美觀和服務參觀者的要求。”孫博說。在設計方案上,我們看到了保護亭的圖紙,保護亭為仿古重檐四角方亭,高9.35米,面積約70平方米。“保護亭中設有四角靠椅,方向朝外,既方便游人休息,還可作為屏障,防止游人靠近燃燈塔。”孫博隨手撿起一個樹枝,蹲在地上一邊畫一邊說。危岩中植入“鋼架”龍山石窟第六、第七窟位於一塊坐西朝東的岩石上。第六窟內的三面石壁上均有雕像,刻有元代龍山石窟的營造者宋德芳和兩名弟子的造像,石窟窟頂裝飾有鳳凰祥雲的浮雕圖案,線條柔潤,造型精美。孫博介紹,鳳凰祥雲是幸福、平和、順利的象徵,這種圖案多出現在繪畫作品中,石窟雕刻中出現鳳凰祥雲圖案,在全國十分罕見。第七窟又名七真龕,分為內外兩室,刻有王重陽的七大弟子像,對於研究道教早期人物造像特征、藝術風格具有重要價值。第六、第七窟所在的岩石距離東側懸崖僅6米,由於雨水侵蝕,岩石底部土層已經酥軟,無法提供足夠支撐,這裡歷史上曾多次發生滑移,嚴重威脅石窟。2004年,文物專家在岩石東側修建了加固坡,但支撐作用有限。此後,用碎石和水泥對岩石進行了加固。“我們準備在第六、第七窟所在岩石底部和石窟兩側,安裝鋼製錨索,並用鋼架支撐,讓岩石與山體連為一體。”孫博做了一個有幅度的拉伸動作。文物工作者將在石窟東側修建一座觀景平臺,錨索和鋼架將包裹於平臺底部,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石窟整體景觀。“鋼架支撐危岩是一種傳統有效的保護方法,不僅應用在文物保護中,在我國很多地質災害頻發區,都廣泛使用這種方法。”孫博解釋。石窟修複迫在眉睫“我國現存的石窟多修建於五代十國時期,經過1500多年的風雨侵蝕以及地質變化影響,很多石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毀壞,龍山石窟遭受病害不是個例。”董晉生說,近年來,惡劣氣候頻繁,酸雨加重,對石窟破壞尤為嚴重。甘肅的炳靈寺石窟營建於十六國時期,現存窟龕183個,共有石雕造像694座、壁畫約900平方米。2013年,國家文物局確定,炳靈寺石窟列入絲綢之路首批跨國申報世界遺產名單。“炳靈寺石窟雕刻與龍山石窟一樣,都是雕刻在砂岩上,存在滑坡、塌方等病害,跌落的碎石還砸壞了防護欄桿。”孫博說。今年4月,炳靈寺大規模修複石窟,修複方法與龍山石窟類似。洛陽的龍門石窟現為世界文化遺產,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、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“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”。龍門石窟的代表作盧舍那大佛,始建於唐高宗咸亨四年(公元672年),從1971年開始,大佛曾進行了長達15年的大規模修複,但2007年再次出現岩石開裂。文物保護人員對大佛頭部的裂縫進行了局部清理,並封堵佛像頭頂的漏水孔,加蓋了遮水檐,在石刻錶面的細小裂縫內,灌註了保護填充物進行加固。目前,《太原龍山石窟保護工程地質勘察及設計方案》正在進行施工招標,今年8月底開工。期待工程結束後,古老的龍山石窟將會煥發出新的容顏。本報記者趙亮楊松  (原標題:搶救龍山石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g62qgrmb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